英國的大學比香港輕松許多。一個學年只要修夠120個學分就夠了,也就是六門課。有些課只持續一個學期,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悠閑的。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一天只有一節課或者一個星期上三天休四天。
英國的課程形式大體分爲三種:lecture, seminar和tutorial。一般來說,Seminar是最常見的。lecture就跟國內的大課一樣,根據你所學專業的人數,有時候100多人一起上課,有時候200多人一起上課。這種課的特點就是教授型,沒有太多互動。但即使是在這種形勢下,西方教育推崇的學術自由還是可以體現的—如果在lecture中有任何疑問,可以直接舉手提問,這種行爲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不自在。
Seminar其實就是香港的小班授課,一般大概20人左右。有的時候碰巧遇到上課的時間是節日,或者天氣不好的狀況,課室裏可能就10個人左右,那個時候你就會有種VIP的感覺。不同于lecture,seminar側重的就是學生間,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和互動。可以把它總結爲探討性的課程。課程一開始老師會大概講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,然後就會發handout,上面有這節課要討論的問題。接著,就進入到自由討論的時間。一般老師會講學生分組,這樣能夠促進不熟悉的同學之間的交流。交流與溝通是西方教育很重視的問題,他們相信,只有在溝通中,老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們是否真正了解,只有在交流中,才會有新想法的迸發。在你與同學溝通的時候,其實是對自己邏輯的梳理過程,這樣能夠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。在討論的過程中,老師也會隨時加入學生的討論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平等性。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前輩,同學也不是你的競爭對手,我想著就是西方教育的一大優勢--給你很大的自主和自由。在這種形式的促進下,你會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,並且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准確表達出來。
最後一種Tutorial就相當于香港的一對一授課,所以說人少還是有一定好處的。起碼在香港的話,一個班3、40人,想安排一對一授課時間也不允許。Tutorial的流程就是老師會在辦公室貼一張register的表,你只要把你在你選擇的時間寫明就可以了。在見老師之前,最理想的狀態是提前三天將你的草稿或者構思寫下來發給老師,這樣他有可以有個准備的過程。當然如果沒有時間,你也可以直接帶著問題當場去問老師。Tutorial一般是自願的,就是你可以選擇去或者不去。當然比較聰明的學生都是會善于利用這樣的機會,因爲你得到的意見是非常有針對性的。
上一條留學資訊:2019年英國留學高中所需費用預算
下一條留學資訊:可帶入簽證申請中心內的物品介紹